帮你快速找医生

脚后跟疼痛怎么回事?

2017年10月17日 234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也逐渐年轻化,主要表现为足跟处疼痛、肿胀,有时伴有灼热感或针刺感,走路时会明显加重。




引起足跟痛有哪些原因?

1.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3.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5.跟骨后滑囊炎

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6.过度使用脚部

过度疲劳也会导致脚后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这样过度使用脚部很容易引起脚后跟痛,况且还有一些鞋子不合适的,更会加重这种疼痛。

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炎症”,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有别于我们日常认识的细菌感染。

脚后跟疼,该怎么办?

脚后跟痛首先要到医院去确诊,没有确诊盲目的去处理肯定是不行的。做不到对症下药,这样的治疗无异于缘木求鱼。

如果确诊是由于无菌性炎症疾病导致的,那就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果排除了无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那就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①休息,减少负重运动

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②控制体重

如果身体比较胖的话,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体重了,要尽量避免负重,减少重量对脚后跟的冲击。

③换合脚的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④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⑤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跟骨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

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

⑥巧用冷敷和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建议冷、热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2~3次。最好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⑦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口服一些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⑧足底拉伸训练:

足弓拉伸

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趾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

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脚趾夹物法

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科主任,杨少锋,男,43岁,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青年名医,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1篇。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就诊贴士

周一至周五全天 骨伤科门诊四诊室(脊柱微创专科门诊)

新科研大楼18楼30病区脊柱一科

4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