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得了垂体泌乳素腺瘤可以吃药不开刀治愈?能治愈吗?

2020年06月30日 82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高泌乳素血症诊断为泌乳素垂体腺瘤的患者,医生首先建议吃药,那么,你知道相关问题吗?我们根据《2014正式版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以及《2016年高泌乳素血症诊治指南与共识》提供建议给此类患者。

1、降泌乳素药物选择
(1)溴隐亭:是第1个临床应用可抑制垂体泌乳素分泌和泌乳素瘤细胞增殖从而缩小瘤体。40余年来,临床报道溴隐亭治疗可使60%~80%的患者血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异常泌乳消失或减少,80%~90%的患者恢复排卵月经,70%的患者生育。大腺瘤患者80%~90%视野改善,60%瘤体缩小50%以上,缩小所需时间长短不一,与血泌乳素水平下降情况也不平行。溴隐亭的疗效与个体敏感性有关,不一定与剂量正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和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头痛),多数在短期内消失。

为减轻不良反应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初始剂量为半片(1.25 mg)/天,餐中服用;根据患者反应,每3~ 7天增加半片/天,直至常用有效剂量2片~ 3片/天,一般不需大于此量。如加量出现不耐受可减量维持。持续服药1个月后复查血泌乳素水平,以指导剂量的调整。10%~18%的患者对溴隐亭不敏感或不耐受,可更换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

(2)α二氢麦角隐亭:是高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及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初始治疗患者从1/4片(5 mg)每天2次开始,餐中服用,1~ 2周后加量,并根据患者血泌乳素水平变化,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维持,一般为1~2片(20~40 mg)/天。疗效与溴隐亭相仿,心血管副作用少于溴隐亭,无体位性低血压出现。长期耐受性高。

(3)卡麦角林: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是溴隐亭的换代药物,抑制泌乳素的作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减少,且作用时间更长。对溴隐亭抵抗(指每天使用6片溴隐亭效果不满意)或不耐受溴隐亭治疗的泌乳素瘤患者改用此新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仍有50%以上有效。卡麦角林半衰期非常长,只需每周给药1~ 2次,常用剂量为1~4片(0.5~2.0 mg)。口服后,3 小时内
就可以检测到泌乳素水平降低,然后逐渐下降,在2~5天之间效应达到平台期;坚持每周给药,泌乳素水平持续下降。副作用少,很少出现恶心、呕吐等,患者顺应性较溴隐亭好。

α二氢麦角隐亭和卡麦角林无妊娠期使用的资料,假如患者有生育要求,溴隐亭有更加确定的安全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不同大小肿瘤选择药物治疗的目的

①微腺瘤治疗
临床上治疗泌乳素微腺瘤的首要目的是保留性腺功能和生育功能,而药物治疗能显著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即药物能有效得控制PRL水平,而且经过长期有效的药物治疗,微腺瘤经常缩小,有时会消失。
由于只有5~10%的微腺瘤进展为大腺瘤,因此,控制肿瘤体积不是药物治疗的首要目的,对于不想生育的妇女可以不接受药物治疗。停经的妇女可以接收雌激素治疗,但应该对泌乳素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复查动态强化核磁共振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

②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治疗
治疗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控制泌乳素水平、保留垂体功能之外,还要缩小肿瘤体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除了急性肿瘤卒中诱发视力急剧下降需要急诊手术减压之外,药物治疗仍然是绝大多数催乳素大或巨大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于敏感病例,开始药物治疗后1或2周内即可以使泌乳素水平迅速下降,同时肿瘤明显缩小,视力改善。
药物治疗通常能有效恢复视觉功能,其效果与外科行视交叉减压手术相当。但在一些耐药病例,药物治疗几个月肿瘤体积也不会明显缩小。肿瘤的持续缩小乃至消失需要几个月或甚至几年的时间。药物治疗后定期的核磁共振复查是需要的,开始治疗后的3个月一次,之后半年复查一次,以后可以间隔长一些。

治疗的目的是泌乳素水平尽量控制在正常水平,为了能最大程度地缩小肿瘤体积甚至于促使肿瘤消失,最好是降低泌乳素水平到可能的最低值。即便泌乳素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服用足量的药物用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当泌乳素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才考虑药物逐步减量,因为在这一阶段,低剂量能维持稳定的泌乳素水平和肿瘤大小。然而,停止治疗可导致肿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复发。基于这一原因,对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需进行严密随访。

3、门诊检查时间

在药物治疗的长期过程中随诊十分重要,应包括:

①治疗1个月起定期测定血泌乳素及雌二醇水平,观察泌乳素下降及卵泡发育改善的进度,指导剂量调整。
②每1~ 2年重复鞍区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大腺瘤患者每3个月检查1次。如药物治疗后血泌乳素水平不降反升、出现新症状也应行核磁共振检查。泌乳素大腺瘤在药物治疗后血泌乳素水平正常而瘤体不缩小,应重新核对诊断,是否为其他类型腺瘤或混合性垂体瘤、是否需改用其他治疗。
③有视野缺损、大腺瘤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可每周复查2次视野。如疗效满意常在2周内显效。如无改善或不满意应在治疗后1~3周内复查核磁共振,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减压。
④其他:其他垂体激素测定、骨密度等。

4、药物减量及维持

(直径<1cm)微腺瘤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血泌乳素水平已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可考虑开始将药物减量。
(直径>1cm)大腺瘤患者应先复查核磁共振,确认瘤体已明显缩小、泌乳素水平正常后才可开始减量。

减量应缓慢分次进行,通常每1~ 2个月减少溴隐亭半片/天,同时复查血泌乳素水平,以确保仍然正常,直至最小有效剂量作为维持量,可为每日或隔日半片,长期使用。长期维持治疗期间,一旦再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素水平升高,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查核磁共振决定是否再加量。

5、药物治疗能否治愈肿瘤?何时能停药吗?

溴隐亭只抑制泌乳素瘤细胞增殖,短期用药停药后腺瘤会再生长导致复发。绝经有利于停药后血泌乳素水平保持正常。

停药时机推荐:小剂量溴隐亭(每日或隔日半片)维持泌乳素水平正常、MRI检查肿瘤消失或呈空泡蝶鞍,疗程达2年以后。
停药初期每月复查血泌乳素水平,3个月后可每半年查1次,或者,前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血泌乳素水平、以后每年查1次;如泌乳素水平升高,同时复查MRI;若又升高仍需长期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