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鼻息肉

2016年12月22日 690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鼻息肉的定义及临床表现鼻息肉:

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炎性黏膜高度水肿在鼻腔、鼻窦形成息肉。息肉多双侧发病,长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和嗅裂。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堵、嗅觉障碍、流涕及喷嚏等。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多发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鼻息肉的病因

慢性感染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霉素和炎性介质,可使黏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淤血及小血管扩张,导致渗出增加、黏膜水肿。反复的感染炎性刺激,黏膜水肿进一步加重,最终形成鼻息肉。

嗜酸性粒细胞与细胞因子80%的鼻息肉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能合成及分泌多种炎症性及调节性细胞因子,这些从细胞因子能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生存,促进炎症反应,促使鼻息肉形成。鼻息肉的临床表现1鼻塞,呈逐渐加重的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可有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多为双侧发病,单侧少见。

患者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等症状。

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蒂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使得患者面部发生严重变形。

鼻息肉的治疗鼻息肉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易复发,建议综合治疗。

对于初发小的中鼻道息肉,或鼻息肉围手术期,或伴有明显变态反应因素者,可应用鼻喷糖皮质激素1到2个月;

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者,或是鼻内镜术后,可口服激素,再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多数鼻息肉须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治愈可达85%-90%,但术后长期的随访和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