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质疏松科普

2018年07月19日 104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现实生活中它跟感冒、胃肠炎一样常见,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病,因为前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骨折时才被察觉。因此我们也说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身高变矮和驼背;但最严重的是并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和腕部,尤其是髋部骨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是骨质疏松症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如何检查?

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骨密度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指标等。一旦发现身体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缩短等现象,尽早就医,进行骨密度检查,明确骨量情况。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最可靠的检测骨量的方法,其测定值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一般选取脊柱和髋部检查。骨转换生物化学指标可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微量元素的变化。

重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进行规范化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骨量丢失,最重要的是预防骨折,只有这样才能将骨质疏松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不寻求积极治疗,一旦发生骨折后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形成骨折后的瀑布效应。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通过合理膳食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将自身的骨量达到最大峰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饮食上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阳光下运动,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

2
二级预防

针对中年人,尤其是绝经以后的妇女,骨丢失量加速,除了饮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外,每年还应该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预防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运动方式由户外的有氧运动改为稍缓和的运动方式,如走路、慢跑、太极拳、广播体操等。

3
三级预防

针对老年人或已是骨质疏松症的人。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如家中老年人的床增加护栏,浴室放置防滑垫,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预防二次骨折。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正确认识并重视骨质疏松,那么我们可以避免很多因忽视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