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你了解多动症的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吗?

2021年05月15日 10992人阅读

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是ADHD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被广泛使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支持对ADHD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具有:被动参与、客观便捷、团体高效、性价比高等等优点。

1.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以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仪为手段,通过训练选择性地强化某一频段的脑电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应用于人的过程就是当脑电波满足要求时就会以奖励的方式反馈给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自身调节便可以改变脑电波形,从而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随着神经电生理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动症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θ波增多,α波和β波减少。

(图片来源网络)

θ波与白日梦和困倦状态有关,α波与闲散的放松状态有关,β波则与高度警觉、认知加工过程关系密切。利用脑神经产生的电波,脑电反馈训练仪器能够找出每个人集中注意力时的波段SMR和低β波,通过实时训练,提高注意力区间有效波长。脑神经细胞逐渐习惯在枯燥的环境下产生适量的多巴胺,生长出高效用脑时的神经突触。与此同时通过训练,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年龄无明确限制,只要儿童能够理解指令,配合训练即可。一般每周需要进行3-5次训练,每次40分钟。训练过程简单有趣,通常采用游戏化的界面形式,儿童非常易于接受。40-60次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巩固疗效。

2.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

指经颅磁刺激仪工作产生的强大脉冲电流流经刺激线圈,转化为强大的脉冲磁场,脉冲磁场穿过皮肤和颅骨刺激脑组织,在脑组织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学效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ADHD康复训练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3.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无创性脑刺激技术(NIBS),通过在头皮上施加一个微弱的电流,促进或抑制持续的神经过程,从而达到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的目的。阳极tDCS产生的是兴奋性刺激,阴极tDCS诱导的是抑制性刺激。DCS的临床效果可能与谷氨酸 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调节有关,可能会通过改变神经可塑性而达到持久的疗效。被动训练,每次30分钟, 20-40次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巩固疗效。


4.听觉统合训练

听觉统合训练仪充分利用现代数码电子科技设备,利用一组特别声音与音乐作为一种整体的听觉训练程序,通过让患儿聆听经过过滤和调配的音乐来达到矫正听知觉障碍的作用,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及行为紊乱的目的。被动训练,每次30分钟左右,12次, 10天为一个周期,间隔3个月可重复另一个周期训练。

5.感觉统合训练

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等)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包括ADHD。感觉统合失调,包括: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触觉失调,本体觉失调等。

(图片来源网络)

6.基于计算机的注意力训练

儿童注意力训练仪,首先通过划消测验对儿童注意力水平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分别进行注意力广度、注意力稳定、注意力分配、注意转移,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等进行训练,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及记忆力水平,提高学习能力。

希望患儿家长们能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多动症患儿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症状,同时能够减轻、控制疾病。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