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脑白质病?

2018年02月08日 115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白质病变是老年人群在神经影像学最常被发现的病变之一,为CT表现的白质疏松、磁共振成像(MRI) 表现的脑白质高信号。它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病变累及专门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脑白质病变多属于中医健忘郁病呆病虚劳等范畴。


病因与发病:脑白质病的形成与缺血性脑损伤有关。由于白质区存在血管相互之间的吻合较稀疏或缺如,特别是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区域为动脉供血的分水岭区,使得少突胶质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对缺血性损伤极为敏感,在神经元不可逆损伤之前已有白质病理改变缺血会导致脑白质出现轴突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髓鞘碱性蛋白减少广泛性神经元变性神经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且随着缺血时间的不同,脑白质病变程度不同。此外,成人大脑白质血流量较灰质少,血管的调节能力也差,当各种原因造成灌注压下降时,首先累及的是脑白质,当白质损伤后可引发同侧皮质总代谢率下降,造成皮质功能减退,最终导致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降低,情绪异常等。


临床症状:门诊时遇到不少老年患者,因为种种外力原因,如住址变迁后,老朋友少了,不爱出门,兴趣减少,失眠,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遇事想不开,整天高兴不起来,脾气变暴躁了,甚至被诊断为抑郁,焦虑……其实这都是脑白质在作怪。大脑内有很多神经纤维聚集,其中颜色浅的被称为脑白质,他与人的心情,记忆,认知等功能密切相关;与其他细胞,内脏一样,白质需要血管输送营养,当年纪增长,血管硬化,痉挛,局部缺血,白质营养缺乏,功能减退,就会发生上面所说的那些症状,也就是得了脑白质病。


流行病学及危害性: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同病因脑白质病变,尤其是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高,该病成为影响人口健康及社会经济的严重医学问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白质病变在正常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49.7%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者患病率几乎为100%。研究表明,脑白质病变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及情感障碍,同时和社区人群的死亡率、病残率密切相关,此外脑白质病变使脑组织更容易发生缺血性损害,而且是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因此脑白质病变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防治原则:脑白质病变本身并不可怕,其实随着年纪增长的脑白质改变与骨骼老化,钙质流失一样都是自然老化过程,不需要如临大敌一般畏惧,但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潜在信号。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坚持治疗,是有效减轻症状,延缓老化进程的途径。一旦出现症状,尤其是记忆力,认知减退,悲观,暴躁,失眠,心慌等症状时,或者检查头部CT或磁共振提示有脑白质病变时,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谭赛整理、黄世敬审)


重要信息: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脑病团队长期从事缺血性脑白质病的防治研究,擅长应用中医药(如培元通滞等法)防治缺血性脑白质病及相关疾病如抑郁症、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并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8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