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浙粤科学家联手研发新型艾滋病疫苗获进展

2016年03月11日 37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通过生物矿化技术,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能逃避体内预存抗体的增强型疫苗,为包括艾滋病疫苗在内的疫苗优化与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基于该项技术研发的艾滋病病毒疫苗目前已通过动物实验,相关论文于20151126日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唐睿康研究团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团队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秦成峰团队联手完成了这项研究。

  曾经“失败”的艾滋病病毒疫苗

  通讯作者之一,陈凌研究员介绍,人类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到1983年分离艾滋病毒并证实它是致病病毒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研发出有效艾滋病疫苗。30多年以来,科学界进行了近200种艾滋病疫苗的初期临床试验,但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艾滋病毒的生物学、免疫学及其两者相互作用关系,仍然缺乏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回顾艾滋疫苗的研发史,设计有效的疫苗就犹如大海捞针。”

  艾滋疫苗研发史上,有一件影响深远的事:2000年,美国默克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曾被行内专家认为最有希望成功,并在全球多地开展了多达6000人的试验,但是2007年中期的结果分析发现该疫苗没有取得保护效果。陈凌是这一疫苗的第一发明人,“失败的原因包括多个因素,但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由于大多数人体内存在抗腺病中和抗体,它能‘中和’作为艾滋病疫苗的腺病毒载体,令疫苗失效。很有必要寻找能提高腺病毒载体疫苗有效性的方法。”

  把疫苗装进“特洛伊木马”

  据介绍,腺病毒,尤其是人5型腺病毒已被广泛作为重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据统计,全球约有1/4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的临床试验使用人5型腺病毒作为基因载体,包括用于研发新型的艾滋病疫苗和埃博拉疫苗。

  在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的实验室,研究人员针对携带艾滋病抗原的腺病毒载体进行了改造。共同第一作者、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王晓雨博士介绍,“我们尝试用生物矿化的方法,给疫苗‘穿上’一层磷酸钙的薄膜外衣,这样,腺病毒载体就无法被体内的免疫预存识别,以此提升疫苗的性能。”这种方法被称为:病毒仿生矿化技术。

  “利用该技术我们能够将功能性材料‘穿’在病毒表面,并赋予病毒本身并不具备的新功能,让穿了‘衣服’的病毒为人类做好事。”王晓雨说。

  “‘武装’过的疫苗犹如把疫苗装进了‘特洛伊木马’,它可有效地逃避机体内针对腺病毒本身的中和抗体的防线,成功进入细胞城堡内部。”共同第一作者、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孙彩军博士说,一旦疫苗进入细胞城堡后,在体内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疫苗很快就从“木马”中破壳而出,进而表达目的抗原,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如果没有这层外衣,腺病毒载体疫苗就如同在密布着抗腺病毒中和抗体的环境中裸奔,绝大部分疫苗在接触到细胞之前会被那些中和抗体中和掉无法表达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

  改造后的疫苗在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进行了动物实验。“我们发现,经病毒仿生矿化处理后的疫苗,在小鼠体内能激发更有效的免疫应答,尤其是多功能T细胞等免疫,显著地提高了艾滋病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这类免疫应答通常被认为对控制艾滋病感染很重要。而且疫苗表面携带的钙离子兼有佐剂的功能,更有利于疫苗发挥更大潜能。”孙彩军说。

  寻找终极艾滋病病毒疫苗

  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10月份,世界范围内仍在进入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还有36项,大多处在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已获得数据)。在所有已进行的艾滋病临床试验中,仅有美国和泰国合作研究的联合疫苗,可使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人体中证明研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的可行性,这次试验让人们看到了研发有效艾滋病疫苗的曙光。联合疫苗接种策略是采用某蛋白初次免疫/金丝雀痘病毒载体加强免疫。

  陈凌说,为了寻找到最终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目前大多科研工作者认为应该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疫苗联合使用以期找到最佳组合。“这项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体内预存抗体规避策略,从材料学的角度为疫苗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但目前还是一个新概念,其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科学家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合作,研究这种矿化艾滋疫苗的热稳定性、缓释作用、制剂方式等;也会尝试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其他传染疾病的疫苗研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