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髓型颈椎病何时考虑手术

2014年12月23日 78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8岁的小李被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小李上网了解到此类疾病治疗方法颇多,但是到底哪种方法适合自己呢?能否通过手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呢?是否手术以及何时手术,不仅仅是困扰病人的问题,也常常是医生们争论的焦点。

       对于在我的门诊咨询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通过片子结合患者的症状都会给予治疗上的讲义,尤其是刚发现的颈椎病患者,影像学上显示有轻度压迫未接受保守治疗的首先都会建议采取保守治疗;但是对于一些症状较重,影像学资料显示明显压迫的保守治疗无效,那毫无疑问手术是不二之选。但如果病人的症状不重,只是影像学上表现出脊髓明显的受压,是立即手术,还是等症状严重了再手术?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很多患者也都在询问这个问题,手术吧自己症状又不重,不手术生怕自己以后会不会运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进而引起生活不能自理。    

       下面讲2个例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些启发。

       病例1,男性,39岁,半年前因为手指麻木来就诊,颈椎核磁共振显示颈椎C4-5,C5-6椎间盘突出,C5-6突出尤为明显,严重压迫脊髓。但是病人仅仅感觉手麻,疾病对生活影响不大,而且病人工作较忙,因此决定暂不手术。半年后,病人因麻木发展至全身,而且下肢行走困难再次就诊。经检查,病人的脊髓压迫表现加重。迅速收入院,实施颈椎前路C4-5,C5-6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术前的麻木及下肢无力症状基本消失。

图1:术前核磁共振显示C4-5,C5-6椎间盘突出,后者突出更重,明显压迫脊髓。

图2:术后X片。颈椎前路C4-5,C5-6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

       病例2,老年男性,四肢麻木无力10余年,加重1年,已发展至需拄拐行走,手笨拙,不能拿筷子吃饭等。于外院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确诊脊髓型颈椎病后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但术后患者四肢麻木无力的症状无明显缓解,仍然无法独立行走,双手仍然不灵活,故来我院就诊。复查颈椎核磁共振后,发现手术减压彻底,脊髓已经不存在任何压迫。仔细观察术后颈椎核磁共振片发现,压迫轻微节段的脊髓,减压后形态恢复至正常(卵圆形),而压迫严重节段的脊髓虽然已经没有压迫了,但仍然保持着术前的不规则的受压形态(图3)。

图3:压迫轻微节段的脊髓,减压后形态恢复至正常(卵圆形),而压迫严重节段的脊髓虽然已经没有压迫了,但仍然保持着术前的不规则的受压形态。    

       以上是两个对比比较明显的例子,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第一,脊髓型颈椎病中受压的脊髓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器官,受压的时间越长,脊髓内部发生的损伤也就越重,完全恢复的难度就越大;    

       第二,现代医学采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仅仅限于解除对脊髓的压迫,从而恢复脊髓的血液供应,但受压的脊髓是否能够恢复,完全取决于脊髓受损的程度以及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而现代医学对于神经自身的恢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三,脊髓型颈椎病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疾病,其进展的速度因人而异。对于疾病本身,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就应该得到重视,及早干预治疗。对于一些压迫明显的患者尚未引发严重功能障碍的时候采取手术治疗,也就是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手术毕竟是有风险的并非是绝对的安全,虽然目前的微创手术损伤小但是还存意外,那么对于患者而言该如何选择手术是否有一个金标准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通过影像学资料显示确实存在明显的脊髓压迫,而且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症状,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推拿按摩等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该及早的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对于一些症状较轻,但是影像学资料出现明显的压迫的患者建议还是积极的干预治疗,通过推拿按摩各种理疗以及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等治疗,如若效果甚微且症状有所加重建议及早手术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