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躯体不适久治不愈,警惕心理杀手

2018年12月17日 85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常常有患者疑惑——有些病友与自己一样出现了同一部位的不适感,甚至得了同一种疾病,为什么他们的治疗效果甚好,而自己却病情反复,疗效甚微。医生常对我们说,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不同的躯体内环境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那难道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心理科医生告诉你:躯体不适,药物治疗效果甚微,需警惕心理科三大杀手!

      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是以一种或多种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某个部位,其核心特征为“变”,即部位多变、性质多变,不适感可涉及全身各大系统多个部位,上至头晕头痛,下至手指(脚趾)酸胀麻木,可为明确的某个部位不适(如腰背痛等),亦可为游走性不适,也可为不符合解剖学特征的不适(如舌头吊着、脑袋被棉花罩着等)。


患者对躯体不适存在过度的担忧,认为自己的躯体症状是有威胁性的、有伤害性的,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健康状况想象得极为糟糕。因此,患者往往有逛医(doctor-shopping)行为,包括反复至医院就诊,多次检查是否存在异常,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然而治疗效果甚微,导致恶性循环,患者躯体不适持续存在,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等社会功能造成显著损害。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躯体症状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通常同时存在。举例说明,一位患者反复出现明显的下肢酸痛,腰椎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其他病灶。然而脊柱外科医生告诉患者,以目前椎间盘突出程度来看,不至于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下肢酸痛。这种明确存在的躯体疾病难以解释不适症状的严重程度时,我们需高度警惕躯体症状障碍。


焦虑症与抑郁症

随着心理疾病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丧失愉快感,自伤甚至自杀,而焦虑症则表现为对各种事情容易紧张、担心、害怕。但由于部分病人自身性格中存在着抑郁或焦虑特质,即使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患者仍难自知。


在门诊中,有不少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患者由内外科门诊医生转诊至心理科,经过精神检查、心理学量表评估后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或焦虑情绪,尽管患者就诊原因仅仅是因为躯体不适。换而言之,这一部分患者的躯体不适感成为了“先锋队伍”,先于焦虑抑郁出现,同时也遮掩了焦虑抑郁情绪这个“根本”,因此,疾病难以发现,躯体不适久治不愈。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由于慢性疾病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患者容易伴随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对躯体疾病的治疗、发展及预后均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相互渗透,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躯体症状障碍,以躯体不适为“预兆”的焦虑/抑郁症,躯体疾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均体现了躯体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因此,治疗躯体不适时应关注自身情绪状态,两者之间的平衡有利于治疗“事半功倍”。





2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