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沪上首开肥胖与代谢病专科(转载)

2015年01月14日 74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人民网2月28日报道

       粗略统计,中国成人超重人数和肥胖症人数大约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肥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肥胖症病人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骨关节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人,寿命也明显短于正常人。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平方)是评估肥胖状态的重要指标。根据WHO制定的亚太地区肥胖症诊断标准,BMI>23即为超重,>27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40为重度肥胖。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朱江帆教授指出:现在病人可选择的减肥治疗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括针灸、中药、吸脂、火罐,以及各种减肥药物等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减肥作用,但是共同的问题是短期内反弹或者药物毒性。另一方面,让肥胖患者去节食、锻炼减重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多数肥胖为自身代谢问题,即使进食很少也会肥胖。这些人本身活动就不方便,不可能耐受高强度的锻炼。肥胖患者往往都是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之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使用的减重手术有三种,包括胃束带、胃转流手术和胃袖状切除手术,都是用微创的腹腔镜技术完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是近年提出、逐渐盛行的一种减重手术方式,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和有长期有效性渐渐取代了前两种手术方式。

       胃袖状切除手术是在腹腔镜引导下,将胃纵行切除,使原先膨大的胃缩小,变成香蕉状。由于切除了胃底部,使患者分泌的Ghrelin激素(又称饥饿感激素)大大减少;同时减少了胃的容积,使胃储留食物减少,缩小的胃容不下更多食物,进食量明显下降,从而起到减重效果。根据现有文献报道,胃袖状切除后,术后第一年可以减去超重体重的70%,此结果与胃转流手术相似,但却没有胃转流术后贫血、骨质疏松、维生素缺乏等并发症。追踪5年文献结果,胃袖状切除术后并未出现胃再次撑大而使肥胖复发的病例。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朱江帆教授指出,接收减重手术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会使正常的脏器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一时冲动做出决定。如果患者通过限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以及药物辅助治疗均无明显好转,并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BMI>32,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当然,对于单纯肥胖不并发相关疾病的患者来说,胃袖状切除手术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减肥方式。

       减重同时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本来是用药物治疗的内科疾病。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以及饮食控制等。药物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难以彻底治愈。然而,临床证明,减重手术对2型糖尿病和其他肥胖相关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2型糖尿病治愈率可达80%以上。这一惊奇发现开启了人类糖尿病手术治疗的历史。

       手术能治疗2型糖尿病,源于外科医生的偶然发现。早在几十年前,欧美国家肥胖人群伴有2型糖尿病者已很多见。外科医师惊奇地发现,他们在接受了减重手术后,糖尿病也同时治愈。这一发现给医师们重要启示,手术有可能治愈糖尿病。10多年前,朱江帆教授在美国进修时,曾经与美国著名减重手术医生FranescoRubino一起做过一个重要实验。他们为不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做了胃转流手术(一期阶段的减重手术),发现术后这些大鼠血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即使不伴有肥胖的大鼠做了这种手术也能治愈糖尿病。Rubino医生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世界。至此“糖尿病手术治疗”在世界范围逐步广泛开展。

       而为何减重手术能治愈糖尿病,朱教授坦言:目前学界还不是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减重手术会引起某些有利于血糖下降激素的升高,从而使糖尿病得以治愈,同时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代谢问题也能得以治愈。

       相比用昂贵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创胃袖状切除手术治疗总费用大约4-5万元,而且半数费用医保能够报销。手术后多数糖尿病可以彻底治愈,不再需要药物治疗。近年国外大量研究比较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结果表明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内科治疗。

       朱江帆教授强调,由于糖尿病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也并不是所有人手术治疗效果都很好。因此,在决定做糖尿病手术治疗前,一定要请正规公立医院内分泌和减重手术医师进行认真评估,同时也希望患者在做出手术治疗决定前,取得主要家庭成员一致同意。目前适合做糖尿病手术的条件大体是,年龄小于60岁,糖尿病患病时间少于15年,胰岛细胞功能尚可,以及体重指数(BMI)至少要在28以上。对于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有严重心、肺、脑疾病和肾衰等并发症,以及伴有严重精神、心理疾病者不宜行手术治疗。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