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髓空洞有多可怕?

2019年04月18日 83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探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及神经营养障碍。

  Gardner(1965)提出本症常伴有枕骨大孔区畸形.如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颅脊区畸形及颅底蛛网膜炎与粘连等,并由此使第四室中孔闭塞。第四脑室内脑脊液存在搏动冲击作用,使脊髓上瑞中央管开口扩大,逐渐形成脊髓空洞症。本病多发于颈段及上胸段亦支持这种观点。脊髓蛛网膜下腔之脑脊液搏动波也朗传导至脊髓中央管。如果单纯使脊髓中央管形成行状扩张性空洞,称为脊髓积水。如使中央管事管膜分离而在中央管旁形成空腔.称为脊髓空洞性积水。在此则统称为行髓空洞症。此症状多见于青年与中年。

  空洞的脊髓如同海中的气泡一样

  临床表现

  脊髓空洞症的脑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早期病人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则发展至截瘫、

  1)感觉症状;根据空洞位丁脊髓须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例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得力特点,痛、温觉消失或减退,深感觉存在。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颈、胸段脊髓空洞影响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而—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几进,病理反射阴性。晚期病例瘫痪加重。

  3)植物神经损害症状:空洞累及脊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霍纳氏综合征、病变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少汗,温度降低、指端、指中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损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