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2016年11月09日 102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认识慢性肾小球肾炎

       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一种慢性进行肾脏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常常在体检时意外发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最常见的慢性肾炎病理类型是IgA肾病。慢性肾炎早期应该尽早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殖、减轻肾脏硬化。在我国所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例中,约60%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逐渐发展造成的。

为什么会得慢性肾炎?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有许多因素参与,如感染、自身免疫、药物、遗传、环境等,其中免疫损伤是多数肾小球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共同环节,几乎所有的肾小球疾病的大多过程都有免疫学机制参与。除原有疾病的免疫炎症损伤过程继续进行外,还与肾炎发展还同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升高及肾小球滤过压升高以及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性损伤等有关。  

患上慢性肾炎有什么症状?

1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

       没有症状常常是慢性肾炎的突出表现,很多患者是体检时偶然发现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这时候抓紧时间诊治,临床效果会比较好,这时候如果忽略它就会给将来埋下巨大的隐患,等到有临床症状时,常常有点晚了。蛋白尿和血尿可以同时存在或者单独出现,或是先后出现,是慢性肾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尿的异常改变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数在0.3-3g/24小时左右,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也是慢性肾炎尿异常改变之一,显微镜下观查,90%以上的为变形红细胞。尿检有异常最好请内科医师初步鉴定一下,血尿和蛋白尿同时存在且尿蛋白两个加号以上的最好马上找肾脏内科医师诊治。

2 高血压

       以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就诊的慢性肾炎患者不在少数,多数是头痛头晕,少数甚至表现为视物模糊,胸闷气短等。最关键的是第一要测血压,第二是血压高要想到进一步行尿检,特别是青中年的高血压患者,尿检非常重要。

3 浮肿

       肾病综合症的患者一般浮肿明显,而非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炎则不一定出现浮肿症状。临床上由于浮肿症状出现而行尿常规检查是值得鼓励的,但没有浮肿症状的人也很可能有慢性肾炎。如果有浮肿而尿检正常,则浮肿往往由肾脏以外的原因导致。

4 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指的是患者血清肌酐升高或是由肌酐换算出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很多肾炎患者第一次血生化化验就发现肾功能异常,这往往是很多年不做尿检,持续存在的血尿蛋白尿被长期忽略造成的。此时全面检查会发现患者不但有蛋白尿、血尿而且出现浮肿、高血压、肾脏萎缩等。

如何诊断慢性肾炎?

       血尿蛋白尿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就可以初步诊断为慢性肾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即为慢性病程。慢性肾小球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同时要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轻重悬殊,严重者可发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它是慢性肾炎炎在进入终末期肾衰(尿毒症)前的进展阶段,也是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不发展成为尿毒症最后机会的窗口期。肾活检病理是慢性肾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指标,对慢性肾炎分型分级和了解病情活动性非常有帮助。临床比较轻的慢性肾炎患者不一定要接受这项有创检查。但病情严重,尤其是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肾活检病理对指导下一步的治疗非常有帮助。

如何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住血压和尿蛋白,这个病有一条黄金定律:如果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被控制在0.5g以内,那么患者的肾功能就可以稳定不再变坏,但是如果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是在0.5g以上,那么肾功能就会逐步变坏,临床上可以看到患者的血肌酐越来越高,到了200μml/L以上之后就快速升高直到变成尿毒症。因此控制尿蛋白就成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关键!治疗慢性肾炎的三大武器分别是1: 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或ARB);2 糖皮质激素;3 各种免疫抑制剂。这些武器用的好,患者尿蛋白就会被控制住,肾功能就会稳定甚至好转,这些武器用的不好,则不但慢性肾炎没有得到控制,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更让病人难受,甚至新添其他问题。

5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