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年女人的面子问题】

2017年08月09日 12671人阅读

面肌痉挛的定义——

 

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

 

面肌痉挛的发病率——

 

多见于中年女性,30岁以下患者仅占全部面肌痉挛患者的0.9%,儿童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左侧。面肌痉挛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

 

面肌痉挛的危害——

 

面肌痉挛影响病人容貌,给日常生活、工作和交流造成不便。反复不正确治疗后可出现不可恢复的面瘫。面肌痉挛本身没有致死性或致残性,也无自愈可能。

 

面肌痉挛的表现——

 

1、患者面肌抽搐绝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先发生于眼睑,类似眼皮跳,之后范围逐步扩大,多在数月后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颈阔肌。

 

2、面肌痉挛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在间歇期一切如常人。

 

3、面部的自主运动、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可诱发面肌抽搐发作,并可因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而加重,而休息或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

 

4、发作严重者可终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有些患者可因眼睑强制性收缩导致睑裂变小,个别患者甚至面部肌肉也呈强直性收缩而致口角持续歪斜向病侧。

 

5、本病呈慢性病程,可迁延终生,对患者工作、精神和生活均产生很大影响。


面肌痉挛的诊断依据——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表现为始于一侧眼轮匝肌的抽搐,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痉挛的频率和程度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非典型病例约占10%,痉挛从一侧面部肌肉开始,诊断上通常无困难。对继发性面肌痉挛,通过CTMR扫描,多可确诊。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

 

对继发性面肌痉挛应针对病因治疗,例如,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应手术切除肿瘤,对原发性面肌痉挛,可以先服药物治疗,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但多数无明显疗效。其他的方法有肉毒素注射疗法、射频温控热凝疗法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等。

 

面肌痉挛的药物治疗——

 

药物:疗效不佳。卡马西平、苯妥英纳、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对少数患者可减轻症状。

 

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

 

面肌痉挛外科治疗的方法有多种,随着技术的进展和对面肌痉挛致病因素的进一步认识,传统的一些具有危险性高,并发症多,功能损害大的破坏性手术目前已较少应用,如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面神经钢丝绞扎术等。

 

(一)乙醇注射法:

 

用不同浓度直至无水乙醇注射于面神经干可暂时中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该方法疗效维持时间短,现以较少采用。

 

(二)肉毒素注射法:

 

治疗机制是运用肉毒素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降低面肌痉挛的程度,不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据报道早期完全缓解达80%-100%,但一般12-16周,肉毒素代谢后症状复发,须重复注射。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累计注射3年后,并发症达60%-75%

 

(三)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四)显微血管减压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国际上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世界上总体治愈率在 82%~99%间,复发率仅在 1~5 %左右。

 

微血管减压术手术过程: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100px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责任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伴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可用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四医大唐都医院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例一则

 

面肌痉挛患者入院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李某,48岁,女性,患者主因“右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4年”入院,

 

病程描述: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角及口周反复不自主抽动,无明显疼痛,无视力及听力改变,休息时可缓解,在外院诊断为“面肌痉挛”,口服卡马西平片l00mgl次/日,症状尤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面肌痉挛”收住。

 

初步诊断:面肌痉挛。

 

诊断依据:1、中年女性,48岁,病程4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眼角及右侧口角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无明显疼痛;2、查体可见右侧眼角及右侧口角可见不自主轻微抽动,同时发生,呈阵发性。

 

鉴别诊断: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较大,多波及头、颈、肢体,仪局限面肌者极少。脑电图可有癫痫波发动,如出现尖波、棘波、棘慢波等。2、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3、舞蹈病。可出现面肌抽动,但多为双侧,常伴有躯干、四肢的不自主运动。鉴于风湿性和遗传性舞蹈病,有该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诊疗计划:1、积极完善血尿粪常规检验,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验,完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2、如无手术禁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

 

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术前查房记录

 

患者般情况良好,神清语利,精神状态佳,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右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各项术前检查以完善,无明显手术禁忌。头颅MRI示右侧面神经血管骑跨。患者面肌痉挛为血管源性,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效果良好,有手术指征。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详细了解病史并阅片后指示:同前诊断面肌痉挛明确,口服卡马西平效果欠件。从磁共振看患者面肌痉挛为血管源性,有手术指征,可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将手术之必要性及手术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家属同意手术治疗,择期安排手术治疗。遵嘱执行。

 

全科室主要医生就面肌痉挛患者的术前讨论

地点:本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高国栋主任医师,王学廉主任医师,李楠主治医师,荆江鹏医师、全体研究生及进修医生

 

主持人:高国栋主任

 

病历报告者:荆江鹏医师(报告病历略)

 

李楠主治医师: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角及口周反复不自主抽动,无明显疼痛,无视力及听力改变,休息时可缓解,在外院诊断为“面肌痉挛”,口服卡马西平片l00mg l/日,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步诊治来我院。入院后行头颅MRI示右侧面神经山管骑跨。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清语利,精神状态佳,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右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各项术前检查以完善,无明显手术禁忌。可以手术。

 

王学廉主任医师:患者目前诊断面肌痉挛明确,口服卡马西平效果欠佳。从磁共振看患者面肌痉挛为血管源性,有手术指征,可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高国标主任医师: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征明确,术前准备已完善。术中注意保护重要血管神经,术后注意加强补液。

 

综合意见:患者诊断面肌痉挛,手术指征明确,术前检查无禁忌。术中注意保护重要血管神经,术后注意保护伤口,加强补液。

 

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和麻醉医师术前查房记录

 

患者精神可,休息可,无明确不适,查体同前。经积极术前准备,各项检查已完善。经过术前讨论,拟行微血管减压术。麻醉医师张莲花看过患者,已向患者家属讲明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看过病人,并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患者家属表示理解。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治疗,已在手术同意书和麻醉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医嘱已下,监督医嘱执行。


面肌痉挛患者行手术当日记录 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

 

患者今日行微血管减压术,全麻满意后,患者取左侧俯卧位,上吲定头架,常规消毒铺巾。右侧乳突后入路,切口长约200px。刀切头皮至皮下,电刀分离肌肉至骨膜。牵开器牵开,暴露颅骨表面。颅骨钻3孔,咬骨钳咬开颅骨成62.5px*62.5px大小骨瓣,骨窗大小约87.5px*87.5px,注意保护横窦及己状窦。

 

“十”字切开硬膜,释放部分脑脊液,向后牵开小脑半球,分离暴露右侧面昕神经,见其根部有一小血管骑跨,仔细分开后,垫入小块垫片。术区严格止血,无活动性出曲后,缝合硬膜,并用人T硬脑膜修补。连接片还纳固定骨瓣,分层缝合筋膜、肌肉、皮下及皮肤。无菌敷料覆盖。

 

术后王学廉主任医师示:给予预防感染、止血、营养神经、减轻神经粘连治疗。

0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