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24年05月13日 1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主要包括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存在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该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出血、贫血和感染。出血症状可能源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器官出血;贫血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疲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感染症状则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常见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可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染色体丢失、染色体的获得、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排等都可能导致MDS的发生。特别是N-ras基因突变、p53和Rb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等,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MDS。

2.环境因素: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和其他有机溶剂,以及吸烟、采石粉尘和谷物粉尘等环境因素,可能与MDS的发病有关。此外,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和某些化学药物(如烷化剂等化疗药物)也可能增加MDS的风险。

3.反转录病毒:某些反转录病毒可能启动原癌基因,进而引发MDS。

4.免疫因素: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软骨炎可能并发MDS,同时MDS病程中也可能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5.年龄因素:MDS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造血功能衰老的因素有关。

6.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在胚胎形成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骨髓增生或血液等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

1.支持治疗:这是所有MDS患者管理的基础,包括输血(红细胞、血小板)以纠正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控制感染。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明确出血或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血小板支持。

2.药物治疗:(1)促造血治疗: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改善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去甲基化药物:如阿扎胞苷(Azacitidine)和地西他滨(Decitabine),可以逆转MDS中抑癌基因启动子DNA的过甲基化,改变基因表达,从而改善病情。(3)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对某些MDS患者有益(5q-)。(4)化疗药物:对于体能状况较好,原幼细胞偏高的MDS患者,可考虑使用化疗药物,如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

3.手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MDS的疗法。它适用于年轻、原始细胞增多和伴有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的患者。然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很大局限性,如匹配骨髓的寻找困难、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

4.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可以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其骨髓细胞涂片及免疫分型如图所示(MDS-EB1)



1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