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概述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而趋向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
中医所谓浸淫疮、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亦有称为湿疡者。

病因

较为复杂,由于多种外因或内因相互作用所致,其他影响因素亦较多,常常原因难以追寻和除去,因而反复发作而呈慢性化。
1.外因 包括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干燥、搔抓、摩擦、接触丝织品、人造纤维、化妆品、香料、清洁剂、肥皂、皮毛、植物、染料以及皮肤的细菌性感染等均可诱发湿疹。
2.内因 患者具有过敏性素质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内分泌、代谢或消化道功能障碍、肠寄生虫、病灶感染、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也与发病有关。

发病机制

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推测其发病机制与Ⅳ型和Ⅱ型变态反应有关。但有些往往无明确的致敏原,且除去某些可疑致敏因子,仍不能阻止湿疹的复发。说明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临床表现

按发病过程及表现可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 发病较为迅速,皮疹为多形性,初起为弥漫性红斑,常伴水肿,很快其上出现多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图1,2)。损害逐渐扩大且融合成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呈对称性,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急性期往往经过急剧,炎症明显,且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自觉瘙痒或灼热,重者可影响睡眠和工作,其程度依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及患者耐受性而不同,常因搔抓、烫洗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 为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间,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数水疱及糜烂、渗出(图3,4),瘙痒剧烈,亦可有轻度炎症浸润。病变较急性期局限。


3.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反复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亦可一开始即呈慢性损害。临床特点为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图5,6),皮损境界明显,炎症不著。患部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覆有糠状鳞屑。伴有色素沉着、抓痕血痂等。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图7,8),有疼痛感。自觉瘙痒,以遇热或入睡或精神紧张时显著。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湿疹的发病,有的仅呈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数周后而治愈但一般常反复发作,各期经过可交叉或同时存在。因此在不同的部位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既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又可见新起的丘疹、水疱或伴有红肿、糜烂、结痂、脱屑等。亦有少数患者开始时急性湿疹的表现不明显,而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者。




在经过中由于搔抓、摩擦常常会出现糜烂、渗出及继发感染,此时炎症显著,有脓疱或脓液。湿疹虽无一定的好发部位,可任发于全身各处,但有些部位比较常见,兹特叙述如下:
(1)头部湿疹:多见于女性,常与外用染发剂、洗发剂、发胶、护发剂等有关。有多数炎症性红斑、丘疹随着搔抓发生糜烂、渗出,或覆以黄痂,痂多时可将毛发粘成团。在经过中易继发感染而使炎症加剧,有脓液发出臭味,自觉疼痛。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2)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后皱襞、耳部、外耳道等处,皮损表现为红斑、糜烂、渗液、皲裂和结痂等。常对称发生,瘙痒,常因搔抓而加重或伴发真菌感染,或由中耳炎继发。
(3)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发生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常为糜烂、结痂性损害,有时因浸润而发生皲裂。自觉瘙痒和疼痛,停止哺乳后多易治愈,如长期不愈或一侧发生者,应当警惕除外湿疹样癌。
(4)脐窝湿疹:脐窝部有红斑、渗出或色稍暗红有炎症浸润,境界较清楚,常呈慢性。一般不累及周围皮肤,常有臭味。
(5)阴囊湿疹:较为常见,局限于阴囊皮肤,严重时亦可波及会阴及肛门周围,表现多为慢性,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显著,有鳞屑,色素多加深,少有色素脱失,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不适当处理而炎症加重,红肿、糜烂、渗出、皲裂。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本病需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相鉴别,后者皮损无明显浸润肥厚,常伴舌炎、口角炎等症状,用维生素B2(核黄素)治疗效果明显,约1周左右见效,且病程短。
(6)肛门湿疹: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有时亦可累及会阴部。有潮湿感,皮肤浸润肥厚,皱襞明显,可发生皲裂。亦有炎症明显、糜烂渗出者。瘙痒剧烈,也可由肛门瘙痒症继发。
(7)女阴湿疹:是女性常见的湿疹,见于大小阴唇及周围皮肤,皮肤浸润肥厚,有鳞屑,境界清楚,瘙痒剧烈,严重者亦可红肿、糜烂、渗出。病程慢性,常缠绵难愈。因经常搔抓可继发色素减退,应注意与女阴白斑鉴别。[收起]
按发病过程及表现可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 发病较为迅速,皮疹为多形性,初起为弥漫性红斑,常伴水肿,很快其上出现多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图1,2)。损害逐渐扩大且融合成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呈对称性,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急性期往往经过急剧,炎症明显,且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自觉瘙痒或灼热,重者可影响睡眠和工作,其程度依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及患者耐受性而不同,常因搔抓、烫洗使病情加重。


...[详细]

并发症

耳部湿疹可伴发真菌感染。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1.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的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存在。慢性期则局限于一定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皮肤肥厚呈苔藓化。
2.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无一定规律性。
3.慢性病程,经过中倾向渗出湿润变化。
4.自觉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当夜晚或精神紧张时瘙痒剧烈。
辩证分析:根据湿疹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少。皮损潮焮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
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或可见抓痕、鳞屑。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属脾虚湿盛以致肌肤失养。
血虚风燥型:慢性经过,皮损肥厚,角化皲裂,或有抓痕血痂。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辩证属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以致肌肤甲错。[收起]
1.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的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存在。慢性期则局限于一定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皮肤肥厚呈苔藓化。
2.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无一定规律性。
3.慢性病程,经过中倾向渗出湿润变化。
4.自觉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当夜晚或精神紧张时瘙痒剧烈。
辩证分析:根据湿疹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少。皮损潮焮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
脾虚湿...[详细]

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措施。
1.西医疗法
(1)一般疗法:
①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②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③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④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2)全身疗法:
①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35mg/(kg·d);赛庚啶2mg/次,3次/d;苯海拉明25mg/次,3次/d;亦可选择无中枢镇静副作用的药物,如特非那定60mg/次,2次/d;西替利嗪10mg/次,1次/d。可两种药物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②非特异性脱敏治疗: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1次/d;或0.25%普鲁卡因20ml加维生素C 1~2g静脉注射,1次/d。
③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应用,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泼尼松20~40mg/d,见效后可酌情减量以至停用。
④免疫调节剂:可选用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对慢性湿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⑤抗生素:对伴有细菌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可选用如内服红霉素、环丙沙星或肌注青霉素等。
2.中医疗法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收起]
根据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措施。
1.西医疗法
(1)一般疗法:
①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②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③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④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2)全身疗法:
①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有镇静、止痒、减少渗出等作用,常用药有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次,3次/d,儿童0....[详细]

预后

湿疹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原因难以追寻和除去。急性湿疹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慢性湿疹的亚急性期,数周后而治愈但一般常反复发作。

预防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收起]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详细]

 浙ICP备12034511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463号